English

视野开阔 巨细兼容

1999-05-26 来源:中华读书报 □谢永旺 我有话说

《世纪之门》三册,我是从第三册读起的,然后再往前读。重点在中华民国成立,1912年以后的部分。这是因为,我对这一时期的历史不甚熟悉,想增加一些知识;再则,我对一个政权建立初期的政治生活和人情世态有兴趣,犹如读古史,也对汉初、唐初、清初有兴趣一样。

只几页之间,辛亥革命首义将士张振武、方维被袁世凯、黎元洪联手杀害,立时感受到一种紧张的、风云变幻的氛围。其后,是前任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和现任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在北京的会面。两个大人物的会面,笔墨不多,却性格、情绪鲜明:一个真诚坦荡而显得轻信,一个外宽而内诈,显得城府极深,老谋深算。及至读到宋教仁之死,觉得马昭这部书不简单。偌大的事件,纠结着方方面面的矛盾,牵扯着许许多多的人物,而作者写得相当从容,深入,细致,有气势。大场面和小细节,都安排得周到自如。宋教仁的奋斗精神和得意之态,范源濂在杭州同他一席清醒而不免消沉的交谈,都非常精彩。宋教仁临终,只有于右任一人在场护理,死后则有三千人送葬;恰在此时,孙中山先生在日本岛国樱花村下应酬求助,以及章太炎闻讯立即自长春弃官奔丧……都写得历历在目,且有言外之效。可以说,这等手笔不同凡响。

《世纪之门》的历史感很强。基本上采用编年结构,同时,每一小节都注出地点,指明了事件进程的时间和空间。但是,不拘于此时此地,而是有穿插,有回叙,有旁及,有当时在场人士后来回忆资料的引述,有作者今日的慨叹议论。构思和笔墨的重点,则在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统一。事件纷繁,但层次分明,环环相接,全景和细部均相当清晰。人物众多,但各自有着独特的境遇、生活、思想和行为方式。在作者笔下,这些人物都处在巨大的时代变动之中,急遽的权力更替时节,每个人都被无情地检验着。崇高与卑污,热诚与幼稚,公心与私念,明智与愚昧,或分明,或驳杂,一一呈现。有些小插曲,也有意思,例如袁世凯正在谋取帝位时,杨度的老师、三湘大儒王?运应聘国史馆馆长进京,面见袁世凯,对袁提出的关于共和、帝制优劣的征询,却似答似不答地说什么“不管君主民主,能够制止住贪污就是好主”。写他献对联,既恭维又不无讽谕,也颇含幽默的情趣。这是写实,也见匠心,起到点染情状、活跃文气的作用。

就人物描写的总体来看,民国建立以后的章节,以章太炎、袁世凯最为丰满,最富立体感。章太炎的卓绝人品和特立独行,表现得淋漓尽致,是历史上的、也是文学作品中的“这一个”独到的人物形象。袁世凯力排众议,一忍再忍,绝对不杀章太炎,说什么“杀了一个学人,千古被动”,以及“章太炎敢骂我,是英雄;我容忍,更是大英雄”(大意)之类的心态,活画出“这一个”窃国大盗的复杂胸臆。相对说来,关于这一历史时期的篇页中,孙中山、黄兴的形象则略显平面,缺少精神发展的轨迹。既曰“世纪之门”,民间生活的描写,包括士农工商,如京师大学堂、妇女、市民、乡村生活的变迁,亦显得薄弱。我想,这并非苛求。不过,对于今人的回顾二十世纪,这部《世纪之门》毕竟是一部不可忽视的大书。它,视野开阔,巨细兼容,褒贬寓于叙述,激情溢出笔端。总结历史经验,首要的是尊重历史,揭示真实,不隐恶,不虚美。这方面,它是足可称道的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